創新路上匠心行 青春奮斗放華彩
王沖,男,32歲,中共黨員,2005年7月參加工作,現為遼河油田信息工程公司數字油田研發中心主任兼王沖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在遼河油田這片土地上這個年紀輕輕的“85后”名氣可是響當當,他曾先后被授予“遼寧省勞?!?、“集團公司勞動模范”、“遼河油田特等勞動模范”、“遼河榜樣”、“遼寧好人·最美工人”等榮譽稱號?,F在就讓我們去聽聽這個敢拼、敢闖、敢沖的年輕勞模的故事吧。
創新 勇于迎難而上
“低油價下,信息技術能讓成本再降一降嗎?”王沖常常用自我提問的方式明確創新的方向。在他看來,技術創新絕非“高大上”,更多的是要降成本、提效益,解決企業的難題。遼河油田有各類設備近5萬臺,分布廣、環境復雜,依靠傳統的設備管理方式很難及時了解到設備工作的真實情況。因此,王沖想要將信息技術與傳統生產相結合,通過實施數據測量,把握好第一手生產信息;通過數字化監控,記錄好每一個安全環節;通過大數據地圖,展現全油區生產狀態;通過信息的融合,改變傳統作業模式。
想法成型了,但是對于不是專業科班出身的王沖來說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太難了,于是他先后自學了JAVAEE語言編程、網頁開發、電子硬件開發等課程,不斷通過新知識來充實完善自己。自身提高后的王沖又和他的團隊用了3年時間,形成了業內首創的數字化分析管理平臺技術。采集終端已具備專利4項,并在洛陽國防二級檢驗所進行了測試,各項指標均符合并優于國家標準。由于內容貼近實際,企業見到了五大效益:一是平臺自動分析功能,減少用工11人,節約人工成本137萬元;二是科學養護使成本下降40%~ 72%,節約養護成本約147萬元;三是設備完好率同比提高5.23%,減少維修費用128萬元;四是優化作業調度,作業提速增加收入239萬元,年節約成品油300噸;五是自主創新,節約企業研發資金2800萬元。
生產安全輔助技術研究是王沖團隊的一個主攻方向,設計通過RTU管理技術手段獲取油區生產環境的信息,自動監控如有害氣體、氣象、水文、安防等相關數據,自動進行硫化氫預警、內澇水位預測、生產環境監控等功能。由于市面常見RTU模塊都是通用技術,不能完全滿足石油行業生產需求,且單套成本都在2萬元左右。王沖和他的團隊通過2年的自主研發,掌握了這項技術的核心,整體實施成本下浮了30%,僅研發費用就節省了4000余萬元。這項技術成功實施后,有助于油田區域內的管理、建設、環境保護和災害預防,實現安全生產的自動化水平。
求實 項目研究從實際出發
在團隊的創新工作中,王沖始終堅持著他獨創的“五結合”原則:
一結合:項目籌劃與生產設備相結合,實現設備管理的創新。
二結合:技術研發與應用場景相結合,實現安全保障的創新。
三結合:關鍵改革與基層一線相結合,實現跨區域聯合創新
四結合:信息技術與公司主業相結合,實現轉型發展的創新
五結合:外引科技與油田低成本發展相結合,實現研發模式的創新。
因此,王沖團隊的項目策劃之初都會對照“五結合”原則自審自評?!凹{米保溫工服”、“稠油降粘”、“杰創e族平臺”、“一體機”、“智能攝像頭”......這些項目都是通過測評之后成功申報的“接地氣”可行項目。
納米保溫工服的研發起源于王沖幾年作業隊的工作經歷。要問油田最苦最累的工種是什么?那當屬我們冬頂風雪夏抗烈日作業工,每到三九嚴寒時節,作業隊的同志們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下修井作業真是辛苦異常?!霸鯓痈纳谱鳂I隊兄弟們的工作條件?我要為他們做點什么?!边@個想法一直在王沖腦海里盤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納米發熱材料,它的安全、速熱、保溫性吸引了王沖,為什么不做一件能發熱會保溫的工服呢?想到就馬上去做。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測試后,納米保溫工服應運而生。2016年12月王沖團隊帶著這件飽含溫暖與深情的工作走進了“北京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的會場,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省工會的領導對它贊不絕口,北京衛視等媒體爭相對其報道。聲譽歸來的納米保溫工服投入生產,“漠大線”施工的兄弟們成為了納米保溫工服的首批受益者,2017年11月遼寧省省總工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以“心系環衛工,真情暖初冬”為主題的送溫暖活動,油田公司工會積極響應省總工會號召,投入專項資金從數字油田研發中心定制一批自主研發的納米保溫馬甲,及時把工會對一線環衛工人的問候和關愛,送到2100名環衛工人的心坎兒上。
奉獻 厚積薄發
早上七點半王沖準時出現在了工作室廠區。他首先環視一圈,確保工作環境沒有出現異常,隨后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習慣性地摸出手機,檢查是否暢通;打開工作日報和微信工作群,查看各個項目完成程度,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進度;查看公司通知,確定會議行程。一切都在平穩的進行著,看似平凡無奇,但是團隊員工都知道他乘坐的青海返程飛機才落地四個小時,其中辛苦可想而知。這樣的加班加點對王沖來說成為常事了,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團隊職工也經??朔щy加班加點,因為大家心里有一個信念:不奮斗,我要青春有何用!
項目和成果有了,還得加快轉化?!安荒茏岉椖俊伞谵k公室里!”王沖說,他想讓這些項目成果落地生根、惠及整個油田,更想讓成果“走”出油田,打造遼河自主創新品牌。成果要想“走出去”,必須要得到相關認證,擁有合法合規的身份。幸運的是,公司領導對這個想法給予了全力支持,幫助解決了廠房和生產資質兩個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前前后后十幾次的調整,王沖團隊自主設計、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桌面辦公終端完成了3C認證、產品質量認證和國家級別的質量檢測。
現在的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擁有4間辦公室作為日常辦公場地,信息工程公司每年為工作室提供20萬元材料費用支持,現有的500平米大廠房,配套有相應的辦公設備、信息化設備、3D打印設備等。為加快成果轉化,成立了遼寧創實有限公司,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國有企業傳統模式,極大推進了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形成產、學、研、銷售一體化創新工廠。2018年,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將整體搬遷至位于工業開發區的2400平米的新廠房。
硬件升級了,軟實力也必須提升。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著重培養團隊成員的創新研發能力,通過每周一次的常規培訓、每月一次的專業培訓及按需完成的外出培訓3種形式提升員工素質。三年來,員工晉升助理工程師5人,晉升工程師4人。
卓越 創造輝煌
自2014年成立創新工作室以來,王沖帶領團隊先后完成創新成果27項,提升了油田的數字化建設水平。申請國家專利11項,創新項目獲得處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二等獎2項,油田公司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級獎項5項,獲國家級、省級、油田公司級榮譽30余項。王沖本人先后發表論文3篇,完成各種項目技術報告30余份。
作為遼寧省和遼河油田公司的“青年文明號”,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時刻謹記自身領先示范的責任,積極開展系列活動。三年來,王沖勞模創新工創建創新交流微信群1個;開展交流學習30余次;進行社會公益活動10余次;對外展示匯報10余次;同時,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還參與設計搭建了遼河油田公司工會的創新創效管理平臺;2016年,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設計研發的保溫工服、設備數字化分析管理平臺等產品代表遼寧省工會參加了北京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截至目前,遼河石油報、中國石油報、北京衛視、搜狐網等多家報紙媒體都宣傳報道過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事跡和成果。在遼河油田公司,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了職工創新創效的標桿;在遼寧省,王沖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了一面青年創新的旗幟。
后記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無限可能。在創新路上,無論遇到的阻礙多大、挫折幾許,信心都將支撐著王沖一路前行。就像2018年王沖給團隊定的主題——印轍:2018年全體成員將一起努力將部門這輛大車駛向光明的羅馬?;厥走^去,印轍將證明道路雖曲折,但前進的方向一直未變!
相信王沖帶領他的團隊將繼續保持創新精神,做大做強遼河信息化技術工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