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文物之路上的感動
2022年春,國家文物局下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恰逢我們縣正在籌建抗聯紀念館,也需要做紅色資源調查,作為新賓縣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的工作人員,我有幸成為了本次新賓縣革命文物調查工作小組的一員;在歷時兩個多月的革命文物調查中,我們不僅被調查到的一個個紅色革命遺跡所震撼,更是被遇到的一個個為了紅色革命文物奔走的人所感動!真沒想到有這么多人沒有忘記我們的英烈、沒有忘記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為建設新家鄉而流血犧牲的事跡!
調查工作剛開始,局領導就介紹我們拜會了一位81歲的退休老教師——張吉友老師。我們電話相約見面的時候,知道張老師的老伴正在住院,我們想等他護理結束再聯系他,但老先生聽說了我們的目的后,堅決表示要盡快來文旅局與我們見面!見面后張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他這些年、為了調查和弘揚新賓抗聯事跡所做的工作——他幾乎走遍了新賓15個鄉鎮,考察了近百個有抗聯傳聞和故事的地點,自己購買和搜集、儲存了近百萬字的紅色革命方面資料,采訪了多位抗聯英烈的后代!他還親自手繪制作了一張“新賓地區八個抗日隊伍分布圖”,還自費出版了一本書——《新賓紅色印記》!
我禁不住問老先生:您家有親人參加過抗聯嗎?為什么您對抗日英烈這么關注?張老師用平穩的語氣回答我說:沒有。但是,我覺得當年這些抗日烈士們太不容易了,太苦了,為了新社會付出了生命,沒有他們、哪有今天咱們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就特別想把他們的事記錄和傳承下去,我們不能忘了他們。
聽完老先生發自內心的話,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沒想到真還有這樣的人、不是因為工作需要、不是為了尋訪親人事跡,義務的、心甘情愿的為宣傳抗日、弘揚抗聯精神做這么多!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被抗聯精神、革命烈士的事跡所感動!老先生這種深沉的抗聯情懷,一直縈繞在我們之后的尋訪之路上,激勵著我們不辱使命!
在調查大四平鎮皇木廠村抗聯軍火庫和藏糧洞的時候,我們又碰到了一群讓我們感動的人?;誓緩S抗聯遺跡在大山溝里,距離皇木廠村有20多華里、且全部為陡峭的山路!并且能確定密營和藏糧洞位置的人,都有80多歲了!我們很躊躇、擔心找不到可以為我們當向導的人!村長王成東自告奮勇,讓我們放心,一定沒問題!第二天,王村長就找到了兩名80多歲的老同志,兩位老人精神矍鑠,王村長告訴我們、當聽說我們是縣文旅局的、為了宣傳抗聯、找楊靖宇戰斗過的足跡的時候,兩位老人都是毫不猶豫,立刻同意帶路尋訪抗聯遺跡!一路上山高林密、山石聳立,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一行人終于找到了楊靖宇的軍火庫房屋舊址,看到了藏糧洞,老人還認真的介紹了當年負責管理這里的楊靖宇聯絡員的名字——當地人都叫他“罕達王”,也叫“王貨郎”,有一個兒子幼年病逝,王貨郎后來也被日本鬼子殺了,現在連后人都沒有一個,英雄啊…
在拍照、登記經緯度等調查工作結束后,又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才返回皇木廠村!事后我再三向王村長及兩位老人致謝,并歉意的表達了我們沒有經費、只能以誠摯的心來表達敬意!他們沒有一點不滿意的意思、反而說絕對支持政府和文旅局的紅色革命文物調查工作,說當年的抗聯戰士們那個艱苦啊、希望我們能把他們家鄉的紅色革命文物宣傳出去、別忘了我們村也是光榮的紅色老區、我們村的前輩們也為抗聯出過力…之后許久,我一直體味著他們帶給我的這份感動,也更加領悟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使命重大!
五月上旬,我們的調查來到了新賓草帽山南滿省委舊址所在地,經當地政府介紹,草帽山景區的張總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張總從頭至尾參加了南滿省委舊址的發掘工作,他小心翼翼的給我們拿出了他收藏的抗聯遺物——有銹跡斑斑的子彈殼、有槍械部件、有日本銅元,滿滿一大包!我們看到這些珍貴的遺物,特別的激動,我們籌備建設抗聯紀念館、正缺少這些難得的抗聯實物!張總立刻表示:我一直想要把這些物品捐贈給相關部門,就是不知道捐給哪里、能更好的保存這些珍貴的東西,這都是當年抗聯與日本鬼子戰斗的實證啊,我一直深藏著、不敢隨便給人看!你們來了,太好了!張總還熱心的提供給我們很多當地抗聯密營的照片資料,并再次請我們代為轉達他希望捐贈抗聯遺物的心情!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張總的一片赤心,我們又結束了一次難忘的尋訪之旅!
在一個休息日,我正籌劃這一天該如何度過,突然接到了我們調查小組領導的通知,他興奮的告訴我:今天不能休息了、咱們一會去旺清門!咱們調查小組的王老師、確認了旺清門鎮的瓦房村、是當年楊靖宇從通化四方臺進入新賓、召開籌劃東昌臺戰役的會議舊址所在地,并且那里還是1947年新賓第一區區長任重的犧牲地…我一聽,立刻背上無人機和照相機,趕去和小組匯合!到達旺清門,老王指引我們找到瓦房村,通過打聽找到了當地最有文化的老人、退休的徐老師,徐老師了解了我們的來意,立刻侃侃而談——“國民黨壞??!到村里找我爹帶路,走到北旺清山半腰、被我們的部隊襲擊了!國民黨氣急敗壞、說我爹通共、挖個坑就把我爹活埋了!幸虧咱們部隊打過來了、看到新挖的土可疑、把土扒開、把我爹救了…”;“…任區長帶著人進屋坐下不一會,國民黨就把他們包圍了!…任區長沖到后園子那棵大梨樹那、被國民黨打中了!那時候敢參加革命的、都是英雄啊、了不起啊”;“俺們村那時候是八路軍的主要活動地,打了不少仗、村里也為了革命死了不少人!這些都該宣傳??!…”采訪結束,老人要留我們在他簡陋的家里吃飯,我們知道老人只有當年做過代課老師的一個月幾百塊錢的退休金,還要獨自養活一個孫子,趕緊謝絕了老人的好意,結束了這次采訪。
在木奇鎮大房子村的調查中,我們找到了95歲的李廣源老人,老人家至今耳不背、眼不花,知道了我們是文旅局調查抗聯事跡,話匣子立刻打開了——從日本鬼子歸屯燒房子、到漢奸金大刀帶隊清剿抗聯;從本村的王金城如何在猴石密營給抗聯戰士療傷治虱子、到他20多歲時被抓去給國民黨背炮彈…老人憑借記憶和父輩的口傳,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大房子猴石地區抗聯史料!采訪結束,老人還說,他接受過好幾撥人采訪了,只要是為了宣傳抗聯,隨時都可以找我,你們就別客氣!我們握著老人家的手,堅定地告訴他:放心吧!我們的心情跟您的心情是一樣的!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講好抗聯故事!傳承好抗聯精神!
有一次我們到大四平鎮西河掌村、調查抗聯一師師部遺址,那里現在是一片果園,承包者是一位腿有殘疾的60多歲的大哥,遺址處至今保留著一間半倒伏的師部遺跡殘房,我們定位、拍照,然后我詢問大哥:這殘房子占了你的地,少栽很多果樹啊,政府給你補償了?還是政府通知了不讓你拆掉呢?大哥說:沒人給補償啊,來早就聽說這是革命遺址,有故事里頭,重要啊,再缺地也不能把它拆了!哪年都有人來采訪啊,本溪市委的都來過!光榮??!
臨別時,大哥夫婦熱情的跟我們握手告別,還說要是政府需要、宣傳抗聯需要、他們會不計損失全力配合!看著大哥誠摯的笑臉,一股暖流從我心頭涌起!我為在這個時代、還有這么多沒有忘記抗聯的人而感動!
歷時兩個多月的紅色革命文物調查雖暫時結束了,但這期間遇到的一個個讓我感動的人,發生的一件件讓我感動的事,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讓我為抗聯精神所感染、更使我深深為自己能作為一名紅色文物工作者而自豪!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是賡續國家的根、傳承民族的魂,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有這么多心系英烈的人、我們的紅色血脈和精神、一定能永遠扎根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薪火相傳、永繼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