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zl94z"></th>
<s id="zl94z"><acronym id="zl94z"></acronym></s><rp id="zl94z"></rp>

      <dd id="zl94z"><center id="zl94z"></center></dd>

      <em id="zl94z"><acronym id="zl94z"></acronym></em>

      <em id="zl94z"></em>
      <th id="zl94z"><big id="zl94z"></big></th>

      2022-10-20 09:20:37 來源: 作者:宋健 點擊數:
      【字體:
      打印

      鑄魂育人 振興遼寧

      健康管理系——宋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教師為一代教師展示教育應有的模樣。

      ———題記

      我的奶奶——30后的小學教師

      我的奶奶1936年出生在遼寧省鞍山市。在她執教生涯中主要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艱難困苦、千難萬險,但他們勇擔重擔、辛勤勞作、敢于拼搏、樂于奉獻,為祖國建設、遼寧發展和教育事業貢獻了全部力量。

      19歲奶奶就成為了一名老師,那時候國家不富裕,教育資源不充足,奶奶當過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品德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大隊輔導員......每當奶奶回憶的時候我都跟奶奶說:奶奶你真是一名全能老師,可以辦一個學校了!奶奶若有所思的告訴我,就是想把自己會的東西都傳授給學生,也讓學生懂得愛人、愛己。

      如今80多歲的高齡,身體還算硬朗、鶴發童顏,她有時候會坐在床上織那拆了又織,織了又拆的毛衣,有時候會對著窗戶吹那70多歲時學的葫蘆絲,有時候也會拿起筆和本子寫寫回憶錄,或者翻翻那褪色的老照片。每年都有學生看望奶奶,有很多學生年齡比我的父親還要大,聽奶奶說父親小時候也是她的學生,班級學生調皮搗蛋了往往第一個拿父親“開刀”。奶奶說那個時候學習苦啊卻也甜,孩子們有春假、秋假,那是要回家種地、收割的!誰說學習很痛苦,當時孩子們有學上就高興地不得了!有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小學都不能畢業,但是奶奶當班主任的時候一個學生都沒有掉隊,因為如果發現哪個學生有輟學的苗頭她就總去那個學生家“家訪”,有時候為學生補習功課、有時候拿自己家的糧食接濟他們、有時候在課后帶著幾個學生去幫忙務農,家長看在眼里,咬咬牙繼續供孩子讀書。還記得有次一奶奶生病住院她的學生正好是奶奶的主治醫師,治療效果很好,奶奶很是感激也更加欣慰。醫生巡查病房的時候,還沒等奶奶說話,他就拉著奶奶的手說:“李老師,這是我應該做的,要是沒有您的教育,就沒有今天的我!”

      奶奶用半生的時間投入于教育事業,她為遼寧省培養出一批50后、60后、70后優秀的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拼搏奮斗有的成為了醫生、有的成為了工程師、有的成為了企業家、有的成為了教師,而我的媽媽也恰好是奶奶的得意門生...

      我的媽媽——60后的小學校長

      我的媽媽1968年出生在遼寧省海城市。在她執教生涯中主要經歷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她們那一代的老師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年輕的時候帶領著學生爭當新長征突擊手、倡導“五講四美三熱愛”、關注希望工程......敢闖敢干、永立潮頭。

      媽媽是科班出身,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師范學院。1988年剛參加工作,媽媽就擔任了小學班主任,那時候,班主任需要擔任語文和數學教師,每次小鎮聯考媽媽的班級總是名列前茅。媽媽用專業的教學技巧和過硬的專業知識贏得了同行的認可、用無私的奉獻與辛勤的付出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媽媽年輕的時候很辛苦,現在回憶起,小時候我半夜醒來,總會看見媽媽為學生批改作業、備課、寫寫算算......

      媽媽對自己的工作有規劃、有要求,她希望用自己更大的力量培育更多祖國的花朵,在她33歲那年她成為了一名鄉村小學校長,回到了那生養她的小鄉村,媽媽就是在這個小學畢業的——海城市南臺鎮后龍村小學。學校距離家里很遠每天媽媽都要乘坐通勤車花費接近1小時,但是媽媽總是精力旺盛、干勁十足,兩三年的時間原來在鎮里相對落后的學校有了新的樣子,通過媽媽的多次奔波申請學校重新修繕、粉刷了,招募了師范學院畢業的青年教師,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各項成績名列前茅。媽媽說,看著學校越來越好、看著孩子健康成長,再苦再累心理也甜。媽媽是遼寧省千百個村小校長之一,但是正是因為有千百個樂于為教育事業奉獻、愿意為遼寧鄉村振興奮斗的人才會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如今,作為一名鄉村小學的校長,媽媽還有2年就退休了,但她卻還跟年輕人一樣奮斗在一線,無論是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她都嚴格要求自己,積極認真的了解新事物、學習新技能。國家富強了,經濟富裕了,遼寧教育在國家大勢發展下不斷進步,媽媽在的村小更換了原來破舊的書桌、引進了很多電子教學設備,建設了多功能教室......將原來的村小煥然一新。而媽媽也毫不放松緊跟時代步伐,不恥下問多次向我請教:“如何使用word、怎么填Excle、如何做ppt”,“疫情期間我得給學生上網課呀,快教教我怎么用這個APP!”有時候媽媽也會在我耳邊噓噓叨念:“我得看看《正面管教》這本書,現在孩子跟以前可不一樣呀,光批評教育行不通,得正面管教!”雖然我沒能有幸成為媽媽的學生,媽媽也從沒說讓我繼承她的“衣缽”,但行動是最好的說教,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毅然選擇了師范大學教育學科......

      我——90后的高校輔導員

      我,1991年出生在遼寧省海城市,讀書在錦州市、大連市、工作在沈陽市。非常幸運,選擇了自己喜愛的職業。何其有幸生于華夏、何其有幸成為一名教師。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生逢中國發展最好的時代,我們剛建自信、胸懷天下、擔當有為。最為老師我們立志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今年是我成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第5個年頭,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我們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和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在5年的工作中我完整的帶完了一屆畢業生。對于第一屆學生的感情總是不同的,我們一起認識學院,成為學院的新鮮血液,一起喜迎十九大青春頌中華、一起傳播弘揚遼寧紅色文化,一起“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助力鄉村振興,一起抵御新冠抗擊疫情。我見證了學生們入學、學習、實踐、畢業,他們見證了我從一個校園到另一個校園,從一個青澀的輔導員成為一個還算合格的人民教師,我們共同見證彼此的成長。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學生讓我感受到:人民教師無上光榮。

      時間的腳步從未停歇,從2017級到2021級我們觀察到了學生的變化,也見證了學院的發展與遼寧的振興。學生從“90后”升級到了“00后”,學習、生活習慣,心理、思維特點有了顯著的變化。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學生的知識寬度不斷增加,但縱深水平卻有限;學生新媒技術能力不斷增強,但對于手機的依賴更甚;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均有退步,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很多青年學生中展現了“國之大者”、“生命至上”,尤其在醫藥學院學生們充分展現了拼搏奮斗、擔當有為。放眼望去,學院“一體兩翼”、“雙高計劃”穩步推進,遼寧精神“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干、奮斗自強”凝聚在每一個遼寧人的心中。

      時代各有不同,師魂一脈相承。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是新時代教師的時代使命,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祖國、為遼寧培養出更有優秀的人才,復興中華、振興遼寧。

      ?

      上一篇:不忘初心,與你同行 下一篇:永心向黨書寫盛世華章
      国产91综合久久,国产寡妇婬乱A毛片视频,99r国产视频,日韩精品国产日韩欧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