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是渤船集團管舾部職工。二十多年來,陳凱憑著對焊接工作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為了一名具有豐富焊接實踐經驗和善于解決關鍵工序焊接技術難題的焊接高級技師。
從一個對電焊一無所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為焊接高級技師、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師,他走過的每一步足跡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1996年7月,陳凱以優異的成績由渤船技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渤船重工管加工分廠從事焊接工作。入廠之初,正是公司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各類船舶種類齊全,為他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工作中,他認真學習,虛心求教,通過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踐,熟練掌握了氣焊、手工電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氬弧焊的操作,并先后取得了特種焊接操作證6項。
電焊作業是一項又苦又累的工作,一些特殊位置的高空作業和狹小場地內的作業都會出現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每次哪里出現施工難題,那里就會有陳凱的身影。有一次,為了做好大口徑管子的反面焊接,他鉆進了空間狹窄的管道間,佝僂著身體,連續工作了好幾個小時,工作結束后他已累的連腰都直不起來。那時正值夏天,管道內的溫度高達50多度,他那厚厚的工作服都讓汗水給濕透了。就這樣,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保質保量的完成了該管段焊接任務,管子焊接一次交驗合格率達到了99.5%。他所在工段的工段長說:“要是每個焊工都像陳凱一樣,那我這個工段長就再不用為質量操心了!”。在施工中,通過他施焊的產品焊口全部通過檢驗,射線抽查檢驗,一次合格率達到了99.5%。在工作中,陳凱勇于攻克難題,進行技術創新。在158000T1#船的管子焊接中,陳凱與分廠工藝人員經過對工件的反復試驗,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工藝措施,保證了焊接成型質量及施工進度,提高了管子一次交驗合格率。
2006年開始,由于陳凱的優秀表現,分廠讓他擔任了所在小組的班組長,為了能夠科學管理好班組,他不斷學習班組管理的有關知識,并到其他班組請教班組管理經驗。他科學地計劃班組生產工作任務,合理安排人力,并根據每個人的特長來安排具體施工點的工作。這樣使小組成員的長處都得到了發揮。有時還在工作現場組織班組成員討論、總結生產上保安全、保質量、保進度,保順暢的小竅門,讓組員們互相交流學習,總結經驗共同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在他的帶領下班組形成了團結、互助、和諧的工作氛圍。
通過幾年的工作,使陳凱真正認識到了焊接在工業化生產中的重大作用和他的獨特性,這不僅令他對焊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實踐中不斷萌發的扎根焊接工作的愿望也更加強烈了。2005年,在施工中,他發現奧氏體不銹鋼管在單面焊雙面成型時,焊縫焊道間隙控制十分困難,經過反復試驗,他采取在坡口當中加入與坡口角度同等的同材質的T型塊,來控制焊縫間隙不收縮的方法,有效保證了焊接質量,該“焊接用定位塞塊保證管對接頭根部間隙的裝配方法”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并于2008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初嘗成功,陳凱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電焊工,就要打破常規、勇于創新,要不斷地學習、消化和吸收先進的經驗,才能提高技術水平。2006年,陳凱在施工中發現,紫銅管焊接一直以來采用的釬焊焊接方法,施工效果并不理想,不僅焊件焊口強度不夠,而且施工環境惡劣,對焊工健康造成很大影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與工藝所技術人員共同研制出了“鎢極氦弧熔焊”工藝方法,用鎢極氦弧熔焊替代原有的釬焊,新焊接方法的使用提高了紫銅管焊接質量,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更大大降低了焊接煙塵對人體的傷害,焊接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這種方法的成功應用,不但填補了國內焊接史上的一項空白,經過專家鑒定更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厚壁TP2紫銅管不預熱電弧融化焊接工藝及技術試驗研究》成果獲得了中船重工集團科學技術二等獎,“厚薄紫銅管不預熱單面焊雙面成型焊接方法”也于2007年7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為國家專利。
2008年,一家航運公司的船內某管道被海水腐蝕需要焊接。施焊空間小,且需要把紫銅、青銅、鋼3種金屬焊在一起,難住了很多專家。船一周后要出海,緊急情況下這家公司找到渤船重工求援,陳凱臨危受命,僅用2天就成功完成任務,陳凱一戰成名,也為公司贏得了榮譽。不僅如此,陳凱首創了填補國內焊接技術空白的“‘鎢極氦弧熔焊’工藝方法”、發明了“焊接用定位塞塊保證管對接頭根部間隙的裝配法”……這些技術都已在全廠推廣,帶來不小的效益。
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他參加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焊接專業的函授培訓,在學習過程中,他虛心好學,善于思考,不斷總結,并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開展了多項技術創新,其中由他主持的“銅襯套通艙管件耐海水腐蝕修復工藝試驗”科研項目獲得渤船重工技術創新一等獎,所撰寫的《銅襯套通艙管件耐海水腐蝕修復工藝試驗》論文在公司第八屆學術年會上被評為二等獎。2006年,他被公司破格評為焊接技師;2007年,晉升為焊接高級技師;2008,又被公司聘任為首席技師以及焊接培訓工作的講師,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知識性技能型焊接專家。2007年10月,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組織的焊接專業技術人員交流活動中,他為某企業破解了困擾已久的多個技術難題,受到了專家和集團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其事跡被刊登在了中船重工報上。
21年來,陳凱3次被評為渤船重工勞動模范,3次被評為模范班組長,先后獲得渤船重工質量標兵,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2007年被評為葫蘆島市“青年崗位能手”,遼寧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2008年被評為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技術崗位能手”,葫蘆島市“明星職工”,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2010被國家評為“全國技術能手”,被大連船舶工業公司評為“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并于2005年入選國防科工委511工程高級技術能手人才庫,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2年獲得第十一屆中華技能大獎。2014年獲得“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7年11月被遼寧省人民政府評為首批“遼寧工匠”。
面對諸多榮譽,陳凱沒有驕傲,而是積極響應“青年崗位練兵”活動,全力投身于“傳、幫、帶”工作,無私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其他青工和同事。他認為,一個企業單靠少數技術好、手藝強的人不可能提高整個企業的員工素質,只有通過這些人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人掌握良好的技藝,才能達到普遍提高施工質量和員工素質的目的。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產品不斷增多,產量也不斷加大,急需一批能夠熟練掌握特殊材質和先進的焊接方法的高技能人才,為此,陳凱主動申請承擔了青年焊工的培訓工作,他在生產相對空閑的時間舉辦了焊工技術學習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了每個人。在陳凱“勞模創新工作室”中,他將這些年總結的技術一一傳授給了熱愛焊接技術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年青工人快速成長的“武器”。兩年當中,共有四批焊工參加了培訓,并取得了多項操作項目的上崗資格證書,數十名焊工經過鍛煉,逐步成長為公司的生產骨干力量。有兩人次獲得了公司狀元杯比賽的前三名,他的徒弟中,1人參加葫蘆島市工會舉行的焊接大賽中獲得第四名的成績,兩人被破格晉升為焊接技師。
作為一名黨員,陳凱處處以一名優秀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平時他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重要著作,特別是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特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他虛心接受同志們的批評,努力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在實踐中徹底改正自己的缺點。在工友中間,他善于向周圍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幫助自己所能幫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2008年當汶川大地震的噩耗向我們襲來的時候,陳凱也積極響應公司及分廠的號召,進行了多次捐款,并交納了特殊黨費,為災區人民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
陳凱是一名優秀的員工,但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丈夫。由于工作忙他經常加班延點,很少在家中照顧自己的孩子,把一切家務都交給了妻子一人。由于工作繁忙,陳凱卻不能經常陪在孩子身邊,這一直是他的心病。他也想多陪陪孩子,在孩子面前做到父親應盡到的責任。然而為了工作,他不得不放棄親情,他只能把內心滿滿的牽掛和愧疚化成動力,用實際行動干好工作,回報他們。
這就是他,一個平凡的焊接工人,從不氣餒、勇于攀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驕人業績的首席焊接技師——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