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工匠精神 止于不忘初心
?姜廣敏,身材中等,稍黑的臉膛上帶著送電工人特有的韌勁;話語不多,車床、鉚工、鉗工、電焊這些技能無一不通;學歷不高,但有著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解決問題的巧手。憑著心中始終懷揣著的工匠夢,他從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入手,邊干邊學、邊學邊做、邊改邊用、邊用邊改,實現了從安全工器具的小修小改,到新型安全工器具研發成功并投入使用。扎根送電一線30載,“小工匠”圓了自己的“大夢想”,鑄就了企業的“大成果”:累計創造地市公司以上級別科研成果66項、國家專利45項,為公司解決了許多生產現場技術及施工操作難題,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200余萬元,節約資金近9000余萬元。他本人曾先后榮獲國家電網公司特等勞模、遼寧省特等勞模、遼寧省“十大藍領技能明星”、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工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扎根一線,不忘初心
1986年12月,姜廣敏從瓦房店某機械制造廠調入盤錦電業局送電工區,在送電這個艱苦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剛來時,對送電業務根本不熟悉,但勤學好問的本性,促使他平日進入現場作業細觀察、勤思考,回到家里再進行總結、提煉,將不懂的問題記在小本上,第二天一定抽時間找師傅請教。由于理論基礎差,《安全規程》、《驗收規范》等專業書他總不離手,更將書中的內容錄在MP3中,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聽錄音,掌握專業理論知識。
對工作,姜廣敏一直保持著鉆研精神。在送電工作中,系繩扣是最平常最簡單但又最需要細心的一項工作。他勤學苦練,終于練就出一手以最短時間系7種繩扣的本領。他尤其喜歡琢磨工作細節,樂于研究新點子,堅持不懈地探索各項送電安全工器具的完善和研發。1995年,“自動脫落式跨越滑車”研發成功,解決了交叉跨越作業費時費工費錢的問題。2001年,他研制的帶電作業絕緣橋梯、帶電作業腰繩、帶電作業消弧器三種工具組合,累計開展作業220余次,減少電量損失2200萬千瓦時,直接提升經濟效益1100萬元。2009年,“預知感應接地線”的研制成果,根本性地改變了停電檢修工作流程,避免了作業人員停電檢修掛接地線時的人身傷害,此項成果已在國網盤錦供電公司廣泛應用。
日復一日的學習,年復一年的成長,發明越來越多,榮譽接踵而至。2015年,姜廣敏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取得了作為一名工人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生活和工作中,身邊的人叫他“姜師傅”、“老姜”的少了,更多的是“勞?!?、“發明家”;外出學習、授課的機會多了,靜下心來思考、琢磨工作中問題的時間少了。對于這些變化,他沒有沾沾自喜,更沒有忘掉“工匠”這個根。他仍舊保持著以前的工作習慣,更加珍惜自己的時間,沉下心來搞起研究工作。他常對人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匠,研發工作是我的夢想,更是我的命根子,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我都不會忘記我的初心,繼續前行。
愛崗敬業,勇于擔當
由于喜歡研究,他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很少陪家人,就連正在國外念書的女兒都很少問候,即使每年女兒回國的那幾天,他都要做完自己的工作才會回家和家人團聚。他愛自己的家人,更愛自己的事業,工作對他有無窮的魔力,讓他廢寢忘食,公而忘私,持之以恒。
作為國網遼寧電力的兼職培訓師,姜廣敏精心制作課件,向新員工授課達500多個課時,培訓期間參編《輸電線路實訓指導書》、《導地線液壓連接實訓指導書》,得到新員工的好評。在新員工畢業典禮上,全體學員送給他一面印有“桃李滿天下”的錦旗。多年來,他堅持為新畢業、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得益于在一線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他的授課內容貼近實際、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受到學員的熱烈歡迎。新員工紛紛主動找他討論線路上金具名稱和應用、桿塔型號、發電到受電的整個過程等電力方面的相關知識,在探討之余培養了新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企業新生力量注入了創新的元素,同時被國網遼寧電力評為第一期新員工崗前培訓優秀教師,并承擔了遼寧省電力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題庫修訂的任務。
他用30年如一日不減的工作熱情,用舍“小家”、顧“大家”無怨無悔的精神,生動地詮釋了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工匠精神。
善于創新 敢為人先
為最大限度發揮高端人才作用,搭建優秀人才展示才華的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向更高層面發展,2011年11月10日,國網遼寧電力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專家工作室——“姜廣敏工作室”在隆重的儀式中正式揭牌成立。工作室建筑面積477平方米,總投資140余萬元。分為上下兩層,一層為各類機床操作間和機械試驗間,二層為專家研發室、助手工作室、培訓室和成果展示廳。工作室硬件設備完備,配置了鉆床、銑床、車床、磨床、焊機、角磨機、切割器、砂輪機、氣焊、氬弧焊、張力試驗機等設備,具備研制各種輸電專業設備及工器具的良好條件。
公司為姜廣敏配備3名骨干成員,工作室總人數11人。除承擔國網遼寧電力專項創新任務、解決生產經營和電網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外,還承擔輸電運檢、帶電作業、變電運行、變電檢修、配電檢修等專業的培訓任務,是國網遼寧電力生產專業人才實訓基地。
“工作室”作為“發動機”,在一個人創新帶動集體創新的列車中加大馬力運轉,讓勞模更有創造力、黨員更有影響力、職工更有凝聚力。與此同時,工作室還使一批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服務型人才得到了培養和發展,切實發揮了優秀人才“孵化器”作用,成為了培育人才的沃土。
姜廣敏在工作室建設中,積極開展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活動,每年都有新成果“出爐”。工作室凝聚了技術水平領先、創新能力突出的專業人才,致力于科技創新,并積極開展師徒幫教活動,他所帶領的助手,已有2名助手有了自己的創新工作室,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1年,工作室研發了壓接管矯正器、帶電作業耐張塔絕緣子走瓶器,保證了組塔作業的安全;2012年,輸電線路帶電作業自動升降裝置應用研究項目的完成,填補了帶電作業的空白;2013年,工作室共研發科技創新7項,針對員工進行了15期、230人轉崗培訓和崗前培訓,為“大檢修”體系安全平穩過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共接受檢查、調研、參觀、采訪51次,人數1200余人。通過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14家主流媒體對工作室的事跡宣傳28次,樹立了企業品牌形象。
2011年9月26日,在紀念遼寧省職工技協活動50周年暨“遼寧省‘技協功臣’和‘十大藍領技能明星’”表彰大會上,姜廣敏與其他9名在遼寧省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生產和工作一線做出突出業績的優秀職工,被評為遼寧省首屆“十大藍領技能明星”,盤錦市總工會向全市工會會員發出《向姜廣敏同志學習》倡議。2012年,姜廣敏喜獲“國家電網公司特等勞動模范”、遼寧省特等勞動模范稱號,他研制的“變電所母線隔離開關帶電斷接引組合工具”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5年對于姜廣敏來說意義非凡,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作為2968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先進工作者之一,姜廣敏接受了國家領導人的表彰,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面對成績和榮譽,他不忘初心,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充分表現出了一名技術工作者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他扎根一線、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他刻苦鉆研、勤奮進取的創新精神;他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他與時俱進、奮勇爭先的進取精神,體現出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先進性和時代特征,為廣大職工樹立了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