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硬仗的發藍維修班
——鞍山發藍股份公司維修班事跡材料
班組是企業技術創新和改革的前沿陣地,班組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鞍山發藍股份公司維修班組自1988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團結、協作、安全、奉獻”的管理及工作理念,班組人員做到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堅持團結與協作相結合,分工明確,務實創新。他們以優良的班組作風贏得了公司領導的大力稱贊,在“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立功競賽中,成績突出,榮獲遼寧省工人先鋒號、遼寧省優秀班組的榮譽,班組成員一人獲千山工匠、市最美工人、市勞動模范稱號,一人獲鞍山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一是堅持“創新求優質,誠信鑄品牌”的方針。維修班共有組員20人,由鉗工、電鉗工、鉚工、車工、銑工、磨工、焊工等多個工種組成,平均年齡42歲,負責公司五條生產線設備維修維護,并保障公司電力和供暖、制冷設備正常工作。為了保證生產設備高效運轉,維修班人員精誠合作,通過學習、培訓、交流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引導大家學業務、鉆技術、練硬功,提素質。班組多人考取了工程師、助理工程師的職稱,電焊、氣焊、數控和鉗工職業技能證,并且在人社局舉辦的鞍山市“能工巧匠杯”技能競賽中,班長池維國連續兩屆獲得“優秀選手”稱號。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班組人員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致,共克難關。十幾年來,維修班先后參與了軋鋼機改造、安裝,生產線的安裝與施工,韓國包裝用鋼帶生產線建造安裝。2011年,他們全員參與了公司四條新生產線的設計工作,把所學知識全部應用在其中,產品質量與性能有很大程度改觀。公司搬遷新廠區,所有設備需要重新安裝調試,同時保障老廠區設備正式運轉,新公司設備盡早投入使用。維修班在工期緊、施工難度大、設備零部件多、設計變更大等狀況下,克服重重困難,加班加點,有時為了安裝好一套設備,整個班組人員連續工作,飯都來不及吃上一口,晚上就睡在單位的職工宿舍,就為了能減少上下班浪費在路上的時間。車間新設備需要大批量的地埋電纜,為了趕工期,維修班組人員放棄休息時間,主動請纓,趴到不足一米高的電纜溝中,幫助工程隊穿電纜,夏天30幾度的高溫,不動都一身汗,班組人員在電纜溝里一干就是六個小時。工期提前了,負責調試的加熱爐供應商技術人員來到公司,不敢相信公司怎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做好如此大量的工作。整個搬遷改造過程中,既保障了公司200多個客戶的無間斷供貨,又減少了公司兩地生產帶來的人員、資金、管理壓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四條生產線提前三個月工期完成搬遷改造,實現了新廠區設備提前搬遷調試完成,創造了奇跡。不僅為公司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更是贏得了全公司干部職工的信賴。幾年來,班組人員通過不斷提高工作技能,他們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生產一線問題最難解決的現場,每天都有專人認真查看每一個設備部件,他們充分抓住每一個處理故障的機會,向老師傅學習,向技術人員請教,生產線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勤勞的腳印。在轉運物料時做到心中有數,對于老舊設備,以保證運行、消除隱患、及時修理為重點;對新設備,以提高使用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維護為重點,最大程度保障公司生產需要。公司產能實現了3.5萬噸到7萬噸的無障礙跨越式發展。
二是堅持“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拼精神。做為公司設備部核心班級,維修班堅持創新才是發展的硬道理,為切實解決車間生產實際問題,班組人員對生產一線員工的工作場所、操作設備進行大膽創新,結合工效學檢查要點,對生產一線員工工作環境進行改造。針對車間生產工人反映在下料過程中,耗費體力不易操作的技術難題,他帶領班組人員經過兩個月的反復討論,研制了包裝鋼帶成品自動翻轉等輔助生產設備,這些設備可選擇、操作性強,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班組先后參與了軋鋼機改造、安裝,外引生產線的安裝與調試,短流程無鉛包裝用鋼帶生產線建造調試,在安裝調試過程中,班組人員對設備各部件存在的運轉問題進行記錄,利用每月設備檢修時間,進行維修改造。班組人員利用3D技術,對待處理設備部位進行動畫模擬,通過電腦模擬動態安裝運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減少物料損耗,同時提高成功率。僅每年有利生產、操作的小發明小創造達十幾項,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減輕了一線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改善了員工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減少和避免了職業危害。針對近幾年來鋼鐵、有色行業低迷,公司為拓展業務,滿足客戶需求,決定增加高包裝鋼帶噴碼產品。維修班員工接到任務后,積極行動,經過討論、設計,研制出一套在線噴碼設備。由于鋼帶在生產線處于移動狀態,對噴碼機連續工作和噴嘴要求很高,為了克服鋼帶在移動過程中噴嘴帶墨,噴頭在使用過程中易堵,使用過程需要反復擠墨造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班組人員分組行動,通過查資料,守現場,做實驗,對設備進行改革等多種方式查找原因,最后通過改善工作環境減少摩擦、多頻次增加清洗噴頭次數等方式一舉解決了出現問題,最終為客戶生產出了滿意的產品。班組人員還積極參與公司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參加部門成立的QC專項小組,針對生產和設備突出問題進行研究,協助部門解決多項技術難題,公司參與的包裝用鋼帶國家標準和鎖扣國家標準起草和修訂過程中,都有班組人員參與的身影。《多角度傾斜式除毛刺機》等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三是堅持“以廠為家,建言獻策”的責任感。工藝創新是深挖企業潛力,節能降耗,促產提效的有效有段,對企業發展是不可忽視的必要手段。針對各條生產線設備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造設備潛力的諸多欠缺,制造方法的諸多不合理,維修班圍繞“安全生產、減低成本、提升質量、增加效益”的目標,發揮主人翁責任感,集思廣益,對設備、工序進行優化調整,進行了多項工藝創新活動,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企業快速發展帶給了技術保證。近幾年來國際國內鋼鐵、有色行業形勢嚴峻,國內鋼鐵企業、有色行業持續低迷,鋼帶做為鋼鐵的深加工產品和消耗品銷量受限。為了保障生產,降低生產成本,維修班始終把保障設備運轉率和節本降耗做為一項長項的工作來抓。為了增加備品備件使用壽命,提高使用效率,班組發現剪刃在更換不同原材料后的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崩刃現象,研制剪刃自動拋光導角等設備,將原90度的剪刃導角改為45度導角,僅此一項改變,減少了鋼帶對機器設備的磨損,使每片剪刃的使用壽命提高兩倍以上。班組王恩國很善于研究車間的易消耗部件,他發現鍍鋅線水浸輥由于采用銅材料的表面,在做鍍鋅備料時,消耗很大,基本一個月就需要換一個水浸輥,他通過比較和實驗,發現樹脂更耐磨,經過班組人員討論后加工制做的樹脂表面水浸輥安裝在生產線上,耐磨性能提高了,維修周期下降了,使用壽命達到原來的三倍。既降低了備件消耗量,又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同時也減少了維修員工的工作強度和頻次,提升了設備的運轉效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2014年度開展“我為發藍發藍建言獻策”以來,維修班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達160多件,被采納建議達120多件,為企業節約成本、創造效益達上千萬元。
鞍山發藍股份公司維修班把建設“工人先鋒號”的活動熱情轉化為工作動力,用他們敢打硬仗的精神,忠誠、拼搏、自強、奉獻,用出色的工作、優秀的業績、高效的團隊詮釋了“工人先鋒號”的深刻內涵。他們努力著,奮斗著……
鞍山發藍股份公司工會委員會
2018年3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