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機關工會 齊鑫
“10、9、8、7、6、5、4、3、2、1,點火!”隨著零號指揮員的一聲令下,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于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07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不是我第一次觀看神舟飛船的發射直播,神舟飛船只要是載人飛行,發射和回收直播我是一次不落。時間飛快,神舟十三號的三位航天員半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以后,剛剛在一個多月前返回,神舟十四號就順利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展示,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雖然知道,每次發射和回收直播的內容都差不太多,但是也幾乎完整的去觀看。因為每次看直播,內心都會有一種驕傲自豪的感覺,自然流露。想想上世紀在何等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獨立自主研制了“兩彈一星”,造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同樣的,既然當年國際空間站不帶我們“玩兒”,我們就自己建屬于自己的空間站!幾十年來,航天人艱苦創業、奮力攻關,取得了連戰連捷的輝煌戰績,使我國空間技術發展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從2003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我國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在軌補加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中國航天人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依靠科學、尊重規律,精心組織的結果,每一個航天員的背后都有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凝聚成一股氣勢磅礴的強大合力。他們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以苦為樂,無怨無悔,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更要低頭腳踏實地。
抬頭仰望,看到的是一所所國內、國際一流大學,一個個一流學科。我們一直在思考,他們為什么那么優秀?是政策和教育資源豐富?是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高效?還是他們不忘初心使命,凝心聚力干勁兒十足。無論是什么,優秀的東西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特色,擺正自己的位置,對比查找自身各方面的差距與不足,通過多種方式去追趕,去超越。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一批又一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賦予大學的崇高使命。學校要用最佳的實踐去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致力于解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落實“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重要使命。我們思考的應該是我們要建什么樣的大學,怎么來建這所大學。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機關員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證部門和學校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轉,就是在腳踏實地建設我們的學校。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都不是一天兩天,三天五天,十天八天可以建成的,他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通過許許多多師生員工的接續奮斗,久久為功,才能呈現出引領時代,人才輩出,大師云集,活力創新的美好未來。
當我再次抬頭仰望黑夜的星空,是否能看到頭頂的天宮呢?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誰又能阻止人類探索未知、不斷前進的精神呢?誰又能阻止我們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步伐呢?
?
版權所有:遼寧省總工會 | 地址:沈陽市沈河區北站路118號 | 郵編:110832 | 電話:22581001
Copyright 2018 all China.L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All rights reserved
遼工服務小程序
遼寧省總工會
工會就業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