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zl94z"></th>
<s id="zl94z"><acronym id="zl94z"></acronym></s><rp id="zl94z"></rp>

      <dd id="zl94z"><center id="zl94z"></center></dd>

      <em id="zl94z"><acronym id="zl94z"></acronym></em>

      <em id="zl94z"></em>
      <th id="zl94z"><big id="zl94z"></big></th>

      2022-10-20 08:30:42 來源:馬征遠 作者:馬征遠 點擊數:
      【字體:
      打印

      小小微生物,濃濃報國情

      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 馬征遠

      這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作為“共和國的長子”,遼寧制造生產出共和國第一架戰斗機、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國產航母等一大批國之重器,為我國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以“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干、奮斗自強”為表述語的新時代遼寧精神成為鼓舞和激勵遼寧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再創輝煌的強大精神力量。

      坐落于花鳥源頭、文明曙光的遼寧朝陽,遼寧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作為遼寧省唯一專業從事微生物科學研究與應用的公益類科研事業單位,與改革同行,與時代同步,以開展農業微生物研究及試驗示范為研究重點方向,以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等為特色,不斷強化公益職能,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及微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用小小的微生物開創出大產業,為我省經濟發展和科技實力提升做出貢獻。45年砥礪奮進,45年春風化雨,一代代遼微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植根于遼西沃土,致力于科技興農,開拓進取,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碩果累累、成果轉化成效顯著、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創新為魂,市場為本。研究院站在時代前沿,承擔政府重大科研項目,立足自主創新,全力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引領遼寧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先鋒隊,奏響了不斷發展和助力地方經濟的嶄新篇章。

      在研究院四十余載的創新之路上,刻印了多個遼寧首創:蘭竹碧,率先在遼寧省內開展食用菌技術示范和推廣工作;董德鑫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11371(梧寧霉素)為遼寧省首個獲得生物農藥批號產品;王振福是遼寧省首個開展食藥用菌航天育種專家,李莉是遼寧省首個食藥用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其本人獲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杰出科技工作者稱號;池景良研究員研究開發的秸稈生物降解專用菌種是遼寧省首個獲得秸稈腐熟劑批號產品,獲得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榮譽稱號;遼寧省食用菌菌種選育重點實驗室是遼寧省唯一食用菌菌種質量檢測 CMA 認證實驗室,填補了省內空白。

      明確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作為科研主攻方向,確定食藥用菌、土壤微生態、生物飼料3個重點發展學科。土壤微生態學科以改善設施土壤微生態環境,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為目標,設置土壤微生態調控、土壤改良及養分轉化2個研究方向;食藥用菌學科圍繞食藥用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設置食用菌遺傳與育種研究、食用菌優質高效生產、藥用蕈菌資源開發3個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飼料學科以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消化道疾病、減少抗菌素使用為目標,開展生物酶制劑、動物腸道微生態調控2個研究方向。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1035”工程、“星火推廣”、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等17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省市級項目100多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7項,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撰寫專著5部,制定省級地方標準5項,榮獲各級獎勵51余項:其中省部級科技獎勵21項;市、廳級科技獎勵30項。

      智慧創造價值,科技引領未來。研究院堅持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引領推動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以科技服務朝陽市鄉村振興為己任,以科技精準扶貧為目標,以特色產業為抓手,大力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助推鄉村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為全市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根據龍城區農業產業現狀,將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累計爭取科技專項資金、村集體發展資金和其它資金1310萬元,建立起“特派團+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食用菌產業扶貧模式,帶動龍城區北臺子村82戶貧困戶、182人實現脫貧。圍繞喀左縣、凌源市及朝陽縣食用菌、蔬菜產業存在的問題,開展科技服務、科技扶貧等工作,累計結對幫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個,幫扶帶動貧困村9個,幫扶建檔立卡扶貧戶529戶,帶動1260人實現脫貧。按朝陽市委要求派駐朝陽縣松嶺門村扶貧工作隊,爭取村集體發展資金200萬元建設溫氏農場,年出欄生豬8000頭;全村貧困戶通過溫氏農場、土地流轉合作社等產業疊加扶持,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0戶142人已全部脫貧。

      近三年依托科技特派、鄉村振興示范村引領及產業提升等項目,新建食用菌、蔬菜示范基地22個,示范推廣品種35種,技術35項,面積6850畝;開展技術培訓99場5000人次,現場指導1783人次,培訓技術人員57人,發放技術資料3800余份。結對幫扶新型經營主體10個、貧困村9個。與喀左縣政府及10余家龍頭企業成立食用菌,蔬菜科技創新聯盟,協助喀左縣成功申報遼寧唯一一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創新型縣城。通過基地示范引領和常態化科技服務助力龍城區聯合鎮香菇產業快速發展壯大,2022年入選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是朝陽唯一一個獲此榮譽的鄉鎮,在遼寧省五個入選鄉鎮中排名第一;重點支持喀左縣大營子村發展黑木耳產業,2019年被農業部評選為全國100個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之一。

      研究院以敏銳的戰略視角,精準的市場定位,以責任心、使命感,服務社會,助力地方經濟騰飛。秸稈生物降解技術及產業化開發項目成果推廣應用覆蓋全省14個市并輻射國內四省多個市、縣,累計應用日光溫室面積161萬畝,大田面積52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81.6億元。香菇種質資源創新及高效栽培技術集成推廣項目進行產業化推廣及標準化栽培示范,累計生產銷售香菇栽培種5665萬袋,帶動遼寧、貴州、河北、山東等省份香菇產區栽培規模20億袋,實現產值129.29億元,社會經濟效益58.83億元。生物農藥梧寧霉素生產技術及產業化開發項目成果已推廣到全國16個省、市及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推廣面積180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685萬元,社會效益達6億元以上。國內首創利用隧道式有氧發酵技術處理農業廢棄物生產有機肥,項目成果通過企業實現轉化,年產生物有機肥近十萬噸,經濟效益達到1.2億元。2019年開始與內蒙古昆明卷煙有限公司開展院企合作,在功能性蛹蟲草、煙葉用酶制劑、煙葉增香微生物研發方面聯合攻關,獲企業橫向課題研發經費805萬元。項目完成后企業可獲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盤活庫存煙葉價值16億元。

      承凌水之靈秀,載鳳山之雄渾,四十載櫛風沐雨,幾代人砥礪奮進,如今的研究院已成長為學科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完備、創新成果眾多、領軍人才輩出的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科研機構,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為載體服務地方經濟、服務社會的跨越發展之路。存感恩之心,懷報國之志,研究院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懷、政府的支持、社會的幫助、企業的信任,我們會用初心鑄恒心,視使命為生命,以更多的創新成果、更好的技術服務回報社會,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研究院今后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站在奮進新時代的起點,我們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農業微生物專業科研院所,在省農科院支撐引領遼寧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做出更大貢獻。

      植根沃土,深耕農業科技勇擔使命;揚帆遠航,立足創新驅動再啟征程。

      以奮斗成就使命,用實干托起夢想!讓我們共同期待研究院的明天更加輝煌。

      ?

      上一篇:扎根家鄉紅色沃土 傳承勞模工匠精神 下一篇:危急時刻,遼寧遍地英雄
      国产91综合久久,国产寡妇婬乱A毛片视频,99r国产视频,日韩精品国产日韩欧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