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時代遼寧精神匯聚發展的不竭動力
大連醫科大學人力資源部王博
精神是向上發展的不竭動力,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才能在發展中激揚豪情、凝聚力量,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堅毅前行。作為黨在解放區創辦的第一所正規醫科高校,大連醫科大學以獨有的發展軌跡,印證和踐行著新時代遼寧精神,并以其為發展底色,匯聚著發展的不竭動力。
長子情懷,賡續紅色血脈。新時代遼寧精神是對遼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系統提升,而“長子情懷”正是歷經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積淀凝練而成。白山黑水間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抗爭,始于遼寧又終于遼寧的三年解放戰爭,造就了遼寧的紅色血脈。作為全國最先解放的省份、國家的重工業基地,為支援國家建設和其他城市的發展,發揮了“共和國長子”的關鍵作用,遼寧人民創造了新中國工業的輝煌,為我國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大連醫科大學自誕生之日起,血液里就流淌著紅色的基因。大醫創建于1947年5月4日,時稱關東醫學院,是我黨為適應人民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建設對醫學人才的急需在解放區創辦的第一所正規醫科高校。解放戰爭的炮火轟隆為大醫的誕生洗禮,抗美援朝的戰場流淌著大醫人的汗水和熱血。10年代的大醫大師云集,如中科院院士(當時稱學部委員)沈其震、魏曦、吳汝康,藥理學家張毅、生理學家吳襄等,教風嚴謹、學術高地、大師云集,新中國的高等醫學教育史上,有大醫濃墨重彩的一筆。
忠誠擔當、展現家國情懷。遼寧人民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鍛造了忠誠于黨、忠誠于祖國的堅定信仰和擔當奉獻的家國情懷。“一五”時期,在黨的領導下,遼寧承擔了國家156個重點項目中的24項,當時全國17%的原煤、27%的發電量、30%的金屬切割機床、50%的燒堿、60%的鋼產量均產自遼寧。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關懷支持下,遼寧生產制造了一大批“大國重器”,創造了1000多個“共和國第一”,涌現出雷鋒、孟泰、王崇倫、蔣新松等3000多名全國勞模和先進典型,無數遼寧人民用勤勞和汗水見證著共產黨人忠誠擔當、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作為遼寧人民中的一員,歷代大醫人一直用行動踐行著對黨忠誠、勇于擔當的優良品格。1969年,為響應國家支援三線的號召,大醫人打包行囊,義無反顧的舉校南遷。八千里路云和月見證了再度創業的艱辛,笑對苦難、艱苦奮斗、百折不回,大醫人仁愛奉獻的精神在云貴高原開花、生根。2015年,黨中央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作為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牽頭單位,大醫堅持“理念援藏、管理援藏、技術援藏”,一批批援藏醫護人員,克服高原缺氧、醫療設備短缺的困難,在平均海波4500米的那曲救死扶傷,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三甲醫院”,守護藏北人民健康。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遼寧醫務工作者主動請纓、逆行而上。大醫醫護人員作為遼寧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的主力軍,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聞令即動,數小時內集結完成,星夜馳援武漢,并以“建制最大、投身最早、建設最快、收治最多,死亡最少”的成績為全國和武漢戰“疫”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大連1103疫情防控中,大醫醫護人員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晝夜奮戰在抗疫一線,迅速完成大連康復中心籌建工作,學校處級干部、大連康復中心醫療保障組副組長沙琳同志因公殉職,年僅47歲。馳援吉林、馳援丹東、馳援營口……疫情防控的隊伍中總有大醫人逆行的身影,用實際行動書寫大醫精誠。
創新實干、實踐推進發展。伴隨改革開放,遼寧精神不斷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遼寧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遼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遼寧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創新思想、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大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從遼寧艦到第一艘國產航母,從殲-15到新松機器人、盾構機等一大批當代國之重器,無不展現遼寧人民的創新實干精神。
1978年,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下和省市領導的積極支持下,大連醫學院終于在原址得以復辦。從零開始,迅速崛起,迎頭趕上,星海三站的土地見證了大醫快速發展的歷程。強烈的求發展的愿望促使大醫人謀劃建設新校園,解放思想、不斷求新、大膽實踐,全校師生員工不畏艱難、愈挫愈奮、和衷共濟,2007年8月,新校園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園依山面海,風景如畫,承載未來發展,助推學校騰飛。“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學校成功引進了腫瘤創新團隊,率先實現遼寧省內人才團隊引進的先例,堅持引育并舉的原則,實施“其震工程”和“英才工程”,創辦學術特區,一批高端優秀人才匯聚大醫,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之路,為建設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醫科大學而努力奮斗。
奮斗自強,指引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十四五”開局、新征程開啟,4300萬遼沈人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奮力開創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奮力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把總書記為遼寧擘畫的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全校師生也將繼續秉承“甚解、敏行、明仁、濟世”的校訓和“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之路,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新時代遼寧精神為指引,匯聚發展的不竭動力,為遼寧發展貢獻大醫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