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立勞模日,栽種勞模林,涵養新時代勞模精神,激勵職工群眾爭當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主力軍;做大做強智能制造等優勢產業,創造更多高科技人才就業崗位;建設宜居宜創“青年社區”,打造人才高地,讓回沈留沈畢業生更有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在剛剛閉幕的沈陽“兩會”上,來自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著全市人民的殷殷重托,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為推動沈陽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建言獻策,發出陣陣“好聲音”。
栽種“勞模林”涵養勞模精神
說起沈陽的勞模資源和濃厚氛圍,市人大代表、沈陽建筑大學黨委副書記寧先圣如數家珍:“咱沈陽是勞模輩出的城市,新中國成立以來,已涌現出2萬多名市級以上勞模。其中,國模400多名、省模2000多名。有享譽全國的勞模紀念館、勞模社區,還有多處‘勞模林’……”
多年前,鐵西區、渾南區都曾專門劃定綠化區域,栽種并設立“勞模林”。寧先圣覺得,隨著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勞模林”的范圍、功用和影響還應進一步擴大。
為此,他在今年“兩會”上建議,恢復已有并擴大“沈陽勞模林”規模,將其納入城市整體規劃,以極具代表性的勞動模范名字命名樹木,專門用于宣傳勞模事跡,講好勞模故事,弘揚勞模精神。
寧先圣建議,在適宜植樹的時節設立“沈陽勞模日”,舉行向勞模學習、和勞模一起植樹等活動,使“勞模林”成為展現勞模風采、涵養勞模精神的教育陣地和精神家園,為凝聚社會正能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豐富城市精神內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勞模林’不僅是植樹,更是在每個人心中埋下勞模精神的寶貴種子,并使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學習勞模、人人爭當勞模的時代新風尚,助力沈陽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睂幭仁フf。
提高人才待遇引才回沈留沈
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人才是重中之重。沈陽市政協委員、東北大學80后教授徐大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一段講話記憶猶新:“總書記說,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科技就有前途,創新就有希望?!?/p>
在今年沈陽“兩會”上,包括徐大可在內的工青婦界別10位委員提交了《關于留住和吸引青年科技人才,打造青年科技人才高地的提案》,希望科技、人社等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上下齊心、內外發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沈、留沈干事創業。
“博士后是科研一線的基本單元,是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中重要的一環?!毙齑罂稍谔岚钢薪ㄗh,有關部門應給予博士后工資、科研項目等待遇上的保證。設立市級博士后項目,政府、高??蒲性核?、用人課題組三位一體吸引博士后在沈陽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同時,為留沈陽工作的博士后提供安家費及其它補貼。
“40歲以下的一線科研人員是精力最旺盛、創新能力最強的階段,留住這個年齡段的青年科技人才是另一個關鍵?!碧岚附ㄗh提高一線青年科研人員的待遇,包括子女就學、補助安家費等,以此留住自己培養的青年人才,并加大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度,形成人才高地。
致公黨沈陽市委員會也建議,依托沈陽產業優勢,以智能工業、先進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為基礎,吸引中國500強和世界500強企業來沈投資,設立區域總部、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為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軟環境和高端的智力密集型就業機會。同時,探索推出人才公寓,為留沈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開發配套完善、宜居宜創的“青年社區”。
版權所有:遼寧省總工會 | 地址:沈陽市沈河區北站路118號 | 郵編:110832 | 電話:22581001
Copyright 2018 all China.L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All rights reserved
遼工服務小程序
遼寧省總工會
工會就業服務號